南京和平论坛
活动

深圳青少年的“红树林”公益调研:为海上长城赋能

生物多样性、红树林保育、候鸟迁徙,一直是深圳生态保护的重点,也是深圳人的骄傲。“红树”作为深圳市的市树,是深圳精神的文化象征。

2023年3月,深圳青少年学生参与了“远兮琢玉计划——深圳红树林公益环保艺术共创活动”,该活动是以深圳的名片“红树林与候鸟”为出发点,开展深圳红树林调研活动,以青年公益与自然艺术的实践为基础,探索自然生态与人类社会的关系,为深圳红树林的生态保育展现青年力量和风采。

001

田阳导师与同学们的公益实践分享

深圳红树林考察小组成员来自深国交、深外国际书院等学校,他们利用多个周末的时间参加了这次公益调研行动。在实地调研前期,联合国教科文“为和平设计”组委会成员田阳通过黄渤海滨海湿地保护实践案例,帮助团队建立田野调查思维框架,为团队成员分享了中国沿海湿地近10多年的发展和保护行动案例。此外,民间环境专家潘庆安先生还与团队分享了中国环保运动的发展历程。他分析了中国领先组织的行动调查案例,从实地考察的角度,交流了全球紧迫性问题参与路径的多种类型,带领团队解构复杂社会体系,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点,构建紧迫性问题框架。

深圳青少年的实地考察

在学习和掌握了湿地的基本知识后,队员们开始考察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科普馆,现场学习滨海湿地(红树林)生态知识,辨认红树林的树种和生态特征;随后考察生态公园生态修复区,在老河口,队员观察到小白鹭、琵嘴鸭、黑翅长脚鹬、反嘴鹬、黑水鸡、红脚鹬等鸟类。这是队员们第一次观察鸟类,候鸟在望远镜里,仿佛就在眼前,队员们激动不已!夜幕降临前,队员考察了新洲河口生态环境,学习了河口湿地形成的生态知识。

第二阶段的考察重点是深圳南部、西部的红树林生境。 当天的天气并不理想,队员冒着小雨考察。 首先考察的重点是福田红树林国家自然保护区,该保护区位于深圳湾北岸,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红树林保护区,也是中国唯一处于城市腹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具有国际意义的深圳湾湿地生态系统。在这里,每年有近10万只长途迁徙的候鸟在此越冬和停歇,是东亚-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上重要的“越冬地”“中转站”和“加油站”。

队员们在福田红树林国家自然保护区

队员冒雨穿梭在红树林的丛林中,近距离感受原生红树林的魅力,导师田阳主要介绍了7种红树植物:秋茄、白骨壤、桐花树、海漆、老鼠簕、木榄的识别和生态特征。队员来到高处的观景台上,俯瞰鸟儿在微风中掠过湿地,眺望远处深圳湾和香港的风光;在观鸟船上,透过船舱玻璃,近距离观察到捕食鸟儿生命的日常,幸运的是,队员们观测到8只深圳明星物种——黑脸琵鹭。黑脸琵鹭被列为全球濒危物种,由于近些年人类活动的影响,导致栖息地破坏和减少, 据2023年全球同步调查统计,全球数量为6603只。

当天下午,队员们沿着海岸线考察,他们依次考察深圳湾公园入海口、人才公园潮汐广场围填海后的生境,紧接着前往宝安机场正在施工的围填海工程现场,考察深圳西湾红树林公园现场等地。深圳西部这片红树林就生长在广深沿江高速公路两侧,大部分生长在公路以西的湿地,高速公路以东到126乡道之间也有狭长的红树林带。由于填海区域的不断扩大,逐渐影响到红树林,同时也就会牵涉到鸟类。通过不同生境的对比,队员们非常直观的感受到深圳历史变迁带来的生态影响。

队员们的艺术共创

在考察结束后,队员在艺术导师李凌云老师的带领下,开展了一场艺术创作工作坊。导师运用设计思维(Design Thinking)来解读生态艺术创作, 带领队员在深圳香蜜湖的户外场景中,激发自然体验的感受和思考。在四名队员头脑风暴中,开设“红树林与人类的关系”为主题,共同创作《共鸣》的生态艺术作品,呈现出红树林是一个复杂而神奇的生态系统,对于人类社会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,两颗心脏此起彼伏,表达出红树林生态系统内各生物、生物与环境因子关系、生物之间的关系,以及该系统对人类社会的相互影响。作品中展现了深圳青年对于生态和平的追求和渴望,作品也将投递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和平设计青年行动倡议。

队员们的艺术创作

深圳正在筹备“国际红树林中心”,这对全球保护和修复红树林、科学研究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。“深圳红树林公益环保艺术共创活动”是一项深圳青少年重要的实践,从关注保护红树林开始,参与建设深圳,讲述深圳故事,通过不断学习赋能,最终有机会在全球环境保护事务中发挥出当代青年的风采和担当。

2023-05-04 06:20:47

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91号

南京 中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