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京和平论坛
洞察

浅谈中国城市“剩女”现象的社会成因与启示

6

        图源:联合国环境妇女署


摘要:“剩女”现象已经演变成社会焦点问题,她们是女性中的特殊群体。如果城市“剩女”比例上升,不仅会影响到社会文化的代际传递和延续,还会给生育健康服务系统提出高要求,同时也会加剧贫困地区的“婚姻挤压”现象,甚至会给未婚女性带来恐慌。本文首先对剩女现象的基本概念进行了介绍,对剩女现象的形成因素进行了研究,最后提出了应对剩女现象的路径。


关键词:“剩女”现象;社会成因;启示


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知识水平的不断上升,大龄未婚女性一词被更具有时代性的“剩女”一词所取代,同时引发众多媒体的高度关注,成为大众谈论家庭、性别、婚姻的焦点话题。


1.剩女的概念

“剩女”是指已过社会一般所认为的适婚年龄但仍未结婚的女性,尤其是指有经济基础的一群。常见于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都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。在中国,一般定义为28岁至35岁,35岁以上才首次生育的女性已属高危年龄段,通常指的是从未结婚的女性。

2.社会中“剩女”现象形成的宏观因素

2.1封建社会女性婚姻自主权几近于无

封建社会以维护君权和父权为目的建立起来的婚姻制度,处处都对女性提出限制,不公平的婚姻制度和极端的道德观严重摧残了女性的身心,也剥夺了她们的人格,婚姻成为她们一生是否幸福的最重要的因素。

现有婚姻模式总是要求女性能够多承担一些家庭责任,并且我国的婚姻是与生育联系在一起,而生育造成的职业中断、照料孩子所需要付出的时间与精力,都会给女性造成风险,对女性来说都是较大的考验,降低了女性对婚姻的信心,在无法改变现状的情况下,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晚婚或者不婚。

2.2社会发展程度的加深

建国初期,我国各方面的发展都比较缓慢,人们的重心放在如何解决温饱问题上,努力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。改革开放之后,我国改革了经济制度与政治体制,社会结构也随之改变。近年来,我国经济建设方面的成就的确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,使人们满足了最低层次的需要,开始追求更高层次需要的实现。

现代社会大量新事物涌入,大众传播媒体发展迅速,人们随时随地可以接收到海量资讯,接触多样化的价值观与多元化的文化,猎奇心理与接触到新文化产生的文化震惊,对人们的思想产生巨大冲击,使人们开始对自身进行反思。现代社会物质资料丰富,极大增强了人们的自信心,社会主流观念也随之变革,对婚姻的看法也发生了改变。

3.社会中“剩女”现象形成的微观因素

3.1主体意识的加强

现代女性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更加多样,价值取向多元化,不再被限制在私人领域中。多数女性更加希望通过工作来实现自我价值,也可能和大城市机会多而自身有更大发展空间有关,工作中的付出与回报基本成正比,女性更有效能感。她们希望自己的努力可以对他人产生影响、为社会做出贡献,而婚姻在这方面能提供的帮助较少。她们对婚姻并不能说是排斥,但是并不热切,也不会因此而焦虑不安。

3.2性别意识的增强

经济的独立与社会地位的提高,女性在社会中的性别角色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,使女性的性别意识大大增强。女性可以进入公共领域,而且正在渗入社会各个领域,婚姻家庭不再是她们生活的唯一主题,日益激烈的竞争也使女性开始对男性长期以来的“特权”地位提出挑战。现有婚姻模式中女性需要承担主要家庭责任的状况不满,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推迟婚姻。

3.3社会信任降低

现代社会的信任机制发生了变化,亲缘关系、地缘关系等社会关系对人们的影响减弱,产生信任的原有基础——熟识与情感联系已经被动摇。人们对个人的信任转化为对专家系统和制度的信任,与熟人建立信任的基础被动摇,与陌生人建立信任的保障机制尚未建立,人际信任现状堪忧。在缺乏足够信任的情况下,个人难以产生亲密关系,而产生信任需要的时间,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迟了女性结婚的年龄。

3.4传统男权主义性别歧视的影响

男权主义依旧以多种形式存在,在男女择偶过程中发挥作用。他们想要的是能够安心持家,以他们为主心骨没有多少主见的女性,对综合素质高的女性有驾驭不了的感觉,很难接受女性比自己还强势。于是,那些知识水平高、经济条件好的女性成了“剩女”群体中的主力军。

 3.5当代中国婚恋伦理观多元化

改革开放以来,以经济建设为中心,社会经济的发展,结束了政治运动频繁的动荡年代,家庭也不再仅仅是经济命运共同体了,婚姻家庭稳定不再维系于政治经济纽带。人们更重视的是婚姻的质量,即心理共鸣的需要和精神契合的相互支撑。为了避免自己将来承受婚姻的不幸,众多女性在婚姻择偶上更加慎重,“剩女”群体的壮大也是必然的。

4.应对“剩女”现象的路径分析

4.1 促进经济发展的多元性

无论是“剩”还是“不剩”,在现今追求男女平等和女性经济独立的现代社会,女性提升自己的硬实力,参与社会生产,为社会主义建设发挥自己物质生产能力,是毋庸置疑的。因此,发展多元化的经济,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,加强行业交流,创造多元化的交往模式;肯定和鼓励女性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高学历和高收入,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事业。

4.2缩小城乡差距扩大择偶空间

国家应加大对农村的各项投入,加快城镇化建设,旨在缩小城乡差异与农村男性和城市女性的差距;适度放宽户籍限制,鼓励农村优秀男性到城市创业和就业,为城市“剩女”们择偶提供更大空间。

4.3肯定女性在家庭劳动中的价值

在尊重个体婚姻自由的同时,国家也要提升女性在人口生产层面的社会责任感,使其肩负起人类人口生产的社会责任。国家承担起人口生产相关的公共产品提供的责任,激活现有劳动人口的再生产能力;更要重视女性的家庭劳动与生育活动,建立健全女性医疗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,完善生育健康系统;研究施行公共化幼儿照料政策、父母亲产假政策、家庭主妇养老金政策等。

5.总结

社会的发展提升了女性的劳动参与率,使女性走出家庭,改变了自己在社会中的被压迫边缘地位。女性在变得更加自由的同时,也实现了经济的独立,话语权的增强与能动性的提高唤起了她们的自我意识与主体意识。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剩女现象,我们应该科学的认识这一现象,当然,我们也善意地提醒“剩女”,用更宽广的视角和平和的心态看待世界,正视自己,理性、自主对待婚姻,才会收获幸福,也才可以尽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做出贡献,发挥“剩女”的正能量。


作者:周可洋,深圳高级中学 2021年南京和平论坛青年嘉宾

参考文献:

[1]尤春雪.个体化社会下“剩女”成因的研究[D].上海师范大学,2020.

[2]邓丰丰.社交媒体下“剩女”的媒介形象建构与传播研究[D].北京邮电大学,2019.

[3]胡涟碧.我也想结婚,您别催[D].浙江大学,2018.

 

 

2021-12-10 11:37:34
洞察
查看更多

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91号

南京 中国